?
?
?电子塑封机使用方法??
????????????????????????????? 一、接通电源:插上电源插头后,将开关分别置于“顺转”“封塑”位置,启动电源开关? ????????????????????????????? 二、设定和调节温度:调节“调温”旋纽,再将温度表指针设定在150℃左右,预热至? “预热”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塑封。
????????????????????????????? 三、塑封方法:将待塑封的相片证件夹在设卡膜两片之间,从正面送入,证件自行? 从出口板间出来,并取出,塑封即告完成。
????????????????????????????? 四、关机。 注意事项??
????????????????????????????? 1、机器预热时间因环境温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夏天气温较高时,预热时间较短,此时设定温度可以低些。冬天则相反,预热时间长些,设定温度应高些。??
????????????????????????????? 2、塑封时,设定温度过低,会造成不完全性封接;温度过高,则因薄膜过热而出现皱折,甚至将片卷入机内。此时应用“调温”旋钮重新设定温度。??
????????????????????????????? 3、本机底板下有四个螺丝,用于胶辊前后、左右的压力调节。如果塑封面两边或某一边有不完全性封接时,可调节这些螺丝。但切不可将螺丝旋得太紧,以免造成塑封面皱折和电机负荷过重。? ??????????????????????????????? 4、胶辊表面有异焦物时,应在切断电源而胶辊仍然时,用棉花醮酒精或香蕉水擦之;
一种自动包装机的结构如图 1 所示。首先机器中有?n?条轨道,放置了一些物品。轨道下面有一个筐。当某条轨道的按钮被按下时,活塞向左推动,将轨道尽头的一件物品推落筐中。当 0 号按钮被按下时,机械手将抓取筐顶部的一件物品,放到流水线上。图 2 显示了顺序按下按钮 3、2、3、0、1、2、0 后包装机的状态。
图1 自动包装机的结构
图 2 顺序按下按钮 3、2、3、0、1、2、0 后包装机的状态
一种特殊情况是,因为筐的容量是有限的,当筐已经满了,但仍然有某条轨道的按钮被按下时,系统应强制启动 0 号键,先从筐里抓出一件物品,再将对应轨道的物品推落。此外,如果轨道已经空了,再按对应的按钮不会发生任何事;同样的,如果筐是空的,按 0 号按钮也不会发生任何事。
现给定一系列按钮操作,请你依次列出流水线上的物品。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n(≤100)、m(≤1000)和?smax?(≤100),分别为轨道的条数(于是轨道从 1 到?n?编号)、每条轨道初始放置的物品数量、以及筐的最大容量。随后?n?行,每行给出?m?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每条轨道的初始物品摆放。
最后一行给出一系列数字,顺序对应被按下的按钮编号,直到??1?标志输入结束,这个数字不要处理。数字间以空格分隔。题目保证至少会取出一件物品放在流水线上。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顺序输出流水线上的物品,不得有任何空格。
输入样例:
3 4 4
gplt
pata
omsa
3 2 3 0 1 2 0 2 2 0 -1
输出样例:
mata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y,z,ba=0,num;//ba代表着篮子的起始值。num表示着输入的轨道编号。
int l,side,max;
int i;
scanf("%d %d %d",&l,&side,&max);//输入轨道数,轨道大小,以及篮子大小。
int b[l];
static int chushi[1000];//定义一个起始的值让数组都从零开始。
char a[l][side 1];
char d[max];//定义一个篮子用来放不符合的东西;
getchar();
for(i=0;i
{
gets(a[i]);
b[i]=strlen(a[i]); //为了防止初始值的不一样。
}
while(1)
{
scanf("%d",&num);
if(num==-1)break;
else if(num==0)//当为零的时候 要从篮子里取出一个
{
if(ba!=0)
{
printf("%c",d[ba-1]);
ba--;
}
}
else if(num>=1)
{
num=num-1;//这里是因为数组是从0开始的。
if(b[num]!=0)//这个轨道还有东西。
{
if(ba>=max)//如果篮子超出
{
printf("%c",d[ba-1]);//先拿出来一个
ba--;
d[ba]=a[num][chushi[num]];//再放进去一个。
ba ;
}
else if(ba
{
d[ba]=a[num][chushi[num]];
ba ;
}
chushi[num] ;//然后到下一个货物。
b[num]--;//轨道上物品数减一
}
}
}
return 0;
}
欢迎大家给出新的想法
下载
软件链接:https://www.lanzous.com/i83c43a 密码:e5v4
软件源码:https://github.com/ikarus23/mifareclassictool
这款软件全称叫做mifareclassictool,中文翻译过来就是mifare经典工具,简称mct。
偶然的发现
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软件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算是一次意外瞎想吧。因为当时我们住校生打热水的卡就是m1卡,卡里的钱用完要去充钱,充值的时候把卡放在一个便便小方盒子上(后来才知道那是读卡器),“滴”一声就充好了,然后我们把钱给那个充值的老头。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们自己往里面随意充钱就好了,然后就到网上去找帖子,还真找到一篇帖子(那篇帖子好像是2014年的,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有人成功的把学校的饭卡的钱给改了(现在想改几乎不可能了,因为现在刷卡设备全部都联网了,一旦刷卡机检测到金额与数据库中金额不匹配,就会立刻将卡里的数据纠正过来)。
那个老哥用的设备是pn532 mct,pn532能买到,但是我高中那会儿想用mct还真不太容易,几乎没有手机有nfc功能,我当时找了我们整栋宿舍楼都没有找到有nfc功能的手机 _ !!! pn532更别说了,那时候也没买,估计买过来也不会用。而且我是住校生,一个月才回家一趟,改卡数据的事情就撂那了,但是一直惦记着这件事,直到上了大学。
大二的时候赚了点钱,就买了一个acr122u,这个设备是专门用来解m1这类卡的,而且我们学校的饭卡和门卡也都是这种卡。因为我大一的时候拿我舍友的手机(带有nfc功能的)扫描过,显示是m1卡。其实大二买acr122u,一方面对这个m1卡好奇已久,另一方面是想改卡里的钱洗澡,嘿嘿 >_
虽然设备都卖了,但是我几乎是啥也不懂。没有办法,我只好埋头捣鼓了几天,发现这个设备是可以把一张卡里面的左右数据全部解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我能够把这些数据完全导入到另一张卡里面,就相当于能够复制卡了。要知道我们学校门卡丢了重办可是要15rmb一张的,还要带上其他三个舍友的卡,又麻烦又贵。而我能够复制卡的话岂不是完美了?要知道淘宝上可以复制数据的白卡只要1块多一张,而且量大的话价格更低。这其中的暴利,看懂了吧?
办卡业务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我就帮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朋友介绍的,真不认识我是不会帮他复制门卡的,因为这很危险)“办门卡”,我也不贪心,3rmb一张。到现在估计也弄了将近100张了吧。有时候也会做做好事,只要我捡到卡基本上能找到失主,不管卡上有没有写名字。因为我可以用acr122u解出卡里的数据,从数据中可以读取出姓名,班级,学号等等信息,这样找失主就非常容易了。就这样,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帮别人复制门卡。
因为我们学校的饭卡和门卡是分开的,出门就要揣在兜里,一不小心就掉了。如果哪天自己一个人在宿舍,门卡没带的话,那就只能被锁在门外了。别问我怎么知道,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所以我就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一开始主要是针对门卡,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搞一个线圈(因为m1卡里面就是一个线圈),把门卡数据导进去,放手机壳后面,然后刷手机。有人可能要说了小米手机不是可以模拟门卡的吗?兄弟,这个我之前就干过了,没用,一方面那个时候我理解的还不是很深入,所以没成功。后面完全搞明白m1卡了,我又用小米手机(xiaomi6)搞了一次还是没用,看样子是我们学校感应门锁太垃圾了 _ !!!。
然后就开始搞了,我上网找线圈时候,发现已经有人做了这个创意,东西不太大(比一块钱稍微大一点),卖的还贼贵,十几块一个。我之前找过线圈,也就几毛钱一个,咋就能卖到十几块呢?而且买的人还不少。我发现那个十几块的东西,就多了一个灰色的纸。当时有点蒙懵逼,灰色的纸是干啥用的,于是查资料,原来这种纸不是纸,而是一种叫做铁氧体的特殊材料,只不过做得很薄而已。这种东西,可以消除手机对线圈读写时候的干扰(能吸收或者大幅减弱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干扰的),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的话,线圈放在手机后面是无法被刷卡机读取的。但是我就搜了一下,淘宝上也有,稍微贵点,3块多一张。但是,卖十几块的话还是暴利呀。。。
初次改卡
买了铁氧体吸波材料和线圈,就开始改卡了,直接把门卡数据导入到线圈(这个线圈所有的扇区都是可读可写的,而m1的0号扇区的部分区域是不可更改的)里面,放上铁氧体吸波纸,一次性成功。放在手机直接就可以刷,非常方便。而且我习惯随时拿着手机,所以基本不用担心门卡没带了。
但是这样的卡慢慢也暴露出问题,不防水,而且线圈是直接暴露出来的,非常容易损坏,一不小心线圈就断了。后来我想了好久想到一个办法,塑封!就是给照片封上一层塑料薄膜防止照片被氧化弄脏的技术,要搞的话也很简单,买一个塑封机就行了。
然后就做出了第一代可以放在手机后面刷的塑封的门卡。之后又把饭卡做成线圈,和门卡的线圈放到一起了,这样出门就不用带卡了直接带一个手机就可以了,简洁!
这段时间我又重新收集了一些m1卡方面的专业论文,研究了内部的结构和数据的结构,对m1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例如扇区,块,密钥a,密钥b,控制位,每个扇区负责什么功能等等。
又一次偶然的发现
那几天在google商店下了另一个可以扫描m1的软件,晚上没事就把门卡和饭卡拿出来扫,突然惊奇的发现,门卡只有11号扇区是加密的,饭卡只有0,14,15号扇区是加密的。我前两天刚看了m1的论文,m1的一个扇区就可以负责一种功能,也可以多个扇区组合负责一种功能。
那么如果我把门卡11号扇区数据导入饭卡,饭卡是不是就能当做门卡用了呢?
反过来,将饭卡0,14,15号扇区的数据导入门卡,门卡是不是就能当做饭卡用了呢?
根据实践证明,第一种可行,第二种不可行。后来我根据实验找到了原因,饭卡需要验证0号扇区的uid号,标准m1卡uid是独一无二不可更改的,所以第二种方法失败了。反正两个成功一个。我的目的就到了,因为我成功的将两张卡合二为一了。
校园卡终极版
根据对学校所有读卡设备的多次刷卡实验,我找到了最适合的芯片类型(cuid)和线圈大小(49mm*49mm),做出了最终版。这个卡可以直接夹在手机壳后面刷卡消费,刷门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从最开始的帮别人复制卡,到之后的改造,前前后后有将近1年的时间(如果从高中开始算,那就是4年多了)。从一开始的好奇啥也不懂,到后来实现自己的小想法,这个过程充满了偶然。如果不是好奇心,根本就不会买acr122u,更不会会找资料搞清楚卡的内部结构,如果不是一直重复接触卡里面的数据,也不会有后面的灵光乍现。创意的想法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在你的脑子里跳出来,但是你应该是一个念念不忘的有心人。
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