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亩蔬菜的成本
1、如果是普通蔬菜大棚进行种植的话,整体建造成本竹木结构的每平方米为15元左右,也就是8000-10000元一亩地,这种大棚一般能用3年左右,膜2年换1次,平均下来,每年的成本是5000元左右。
2、还有一种当下流行的镀锌钢管大棚,这种大棚的造价每平方米为40元左右,也就是一亩地接近30000元,主体骨架的使用寿命可达8-10年,一般选择进口薄膜,3年换1次,那么每年建造成本为4000元左右,也就是一亩地的普通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是5000元一年。
3、如果地是自己家的,就可以不考虑土地成本,如果需要租蔬菜种植基地的话,现在每亩地的租金为800-1000元左右,姑且算作800元/年,那么一亩地每年的租金成本是800元左右。
4、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农药、肥料、水电、种子以及种植辅助材料,是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产生的费用也有所差别,姑且取平均值每年为1500元,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合算,那么一亩地蔬菜大棚的种植成本就是5000 800 1500=7300元。
种一亩蔬菜的利润
1、一般蔬菜大棚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蔬菜的反季节种植,期间早春晚秋进行种植,这种情况下常规蔬菜一般都没有,整个市场价格相对比较高,如果利用这个反季节的时间差种植,效益就会非常可观。
2、北方地区的大棚蔬菜作物,往往选择番茄、茄子、豆角、甜辣椒、黄瓜等大众需求高的蔬菜进行种植,由于这种蔬菜的季节性,所以导致每年的市场行情不同,但平均每年的收购价格都能达到1-2元左右,
3、期间取中间值3.0元每公斤来计算,那么一亩地能收获大约2500公斤左右的蔬菜,蔬菜大棚一年常规可以收获1-3季的蔬菜,也就是大约近1万公斤蔬菜,按照3.0元/公斤来计算,大约可以获利为3万元左右。
信息来源:山西农民报
特别提醒: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nginx 的介绍
nginx 是一款是由俄罗斯的程序设计师 igor sysoev 所开发高性能的 web 和 反向代理 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在高连接并发的情况下,nginx 是 apache 服务器不错的替代品。
nginx 的产生
nginx 与 apache 一样都是一种 web 服务器。基于 rest 架构风格,以统一资源描述符(uniform resources identifier)uri 或者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s locator)url 作为沟通依据,通过 http 协议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然而,这些服务器在设计之初受到当时环境的局限,例如当时的用户规模、网络带宽、产品特点等局限并且各自的定位和发展都不尽相同,这也使得各个 web 服务器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apache 的发展时期很长,而且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大服务器。它有着很多优点:稳定、开源、跨平台等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出现的时间太长了,它兴起的年代,互联网产业远远比不上现在,所以它被设计为一个重量级的。
不支持高并发,在它上面运行数以万计的并发访问,会导致服务器消耗大量内存。
操作系统对其进行进程或线程间的切换也消耗了大量的 cpu 资源,导致 http 请求的平均响应速度降低。
等等这些都决定了 apache 不可能成为高性能 web 服务器,轻量级高并发服务器 nginx 就应运而生了。
俄罗斯的工程师 igor sysoev,他在为 rambler media 工作期间,使用 c 语言开发了 nginx。
nginx 作为 web 服务器一直为 rambler media 提供出色而又稳定的服务。然后呢,igor sysoev 将 nginx 代码开源,并且赋予自由软件许可证。
由于以下这几点,nginx 火了:
nginx 使用基于事件驱动架构,使得其可以支持数以百万级别的 tcp 连接。
高度的模块化和自由软件许可证使得第三方模块层出不穷(开源时代下)。
nginx 是一个跨平台服务器,可以运行在 linux、windows、freebsd、solaris、aix、mac os 等操作系统上。
这些优秀的设计带来的极大的稳定性。
nginx 的用途
nginx 是一款自由的、开源的、高性能的 http 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可以作为一个 http 服务器进行网站的发布处理,另外 nginx 可以作为反向代理进行负载均衡的实现。
关于代理
说到代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所谓代理就是一个代表、一个渠道,此时就涉及到两个角色,一个是被代理角色,一个是目标角色。
被代理角色通过这个代理访问目标角色完成一些任务的过程称为代理操作过程,如同生活中的专卖店,客人到某果专卖店买了一台手机,这个专卖店就是代理,被代理角色就是某果厂家,目标角色就是用户。
正向代理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如果由于技术需要去访问某些网站,此时我们可以将请求发送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去访问该网站,然后将访问到的数据传递给我们。
上述这样的代理模式称为正向代理,正向代理最大的特点是客户端非常明确要访问的服务器地址;服务器只清楚请求来自哪个代理服务器,而不清楚来自哪个具体的客户端。正向代理模式屏蔽或者隐藏了真实客户端信息。
客户端必须设置正向代理服务器,当然前提是要知道正向代理服务器的 ip 地址,还有代理程序的端口。
正向代理,它代理的是客户端,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原始服务器(origin server)之间的服务器,为了从原始服务器获取内容,客户端向代理发送一个请求并指定目标(原始服务器)。
然后代理向原始服务器转交请求并将获得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必须要进行一些特别的设置才能使用正向代理(具体不展开)。
正向代理的作用:
访问原来无法访问的资源。
可以做缓存,加速访问资源。
对客户端访问授权,上网进行认证。
代理可以记录用户访问记录(上网行为管理),对外隐藏用户信息。
反向代理
明白了什么是正向代理之后,我们继续看关于反向代理的处理方式。如我国的某宝网站,每天同时连接到网站的访问人数已经爆表,单个服务器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购买欲望了。
此时就出现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分布式部署,也就是通过部署多台服务器来解决访问人数限制的问题。
某宝网站中大部分功能也是直接使用 nginx 进行反向代理实现的,并且通过封装 nginx 和其他的组件之后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tengine。
可以访问 tengine 的九游会ag官方网站官网查看具体的信息:
http://tengine.taobao.org/
那么反向代理具体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分布式的集群部署的呢?我们先看一个示意图(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框在一块,同属于一个环境,后面展开)。
?
通过上图所示大家就可以看清楚了,多个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的请求,nginx 服务器接收到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发给了后端的业务处理服务器进行处理了。
此时请求的来源也就是客户端是明确的,但是请求具体由哪台服务器处理的并不明确了,nginx 扮演的就是一个反向代理角色。
客户端是无感知代理的存在的,反向代理对外都是透明的,访问者并不知道自己访问的是一个代理。因为客户端不需要任何配置就可以访问。
反向代理,它代理的是服务端,主要用于服务器集群分布式部署的情况下,反向代理隐藏了服务器的信息。
反向代理的作用:
保证内网的安全,通常将反向代理作为公网访问地址,web 服务器是内网。
负载均衡,通过反向代理服务器来优化网站的负载。
项目场景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实际项目操作时,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很有可能会存在同一个应用场景中,正向代理代理客户端的请求去访问目标服务器,目标服务器是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反向代理了多台真实的业务处理服务器。
具体拓扑图如下所示。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
由上图可知:
在正向代理中,proxy 和 client 同属于一个 lan(图中方框内),隐藏了客户端信息。
在反向代理中,proxy 和 server同属于一个 lan(图中方框内),隐藏了服务端信息。
实际上,proxy 在两种代理中做的事情都是替服务器代为收发请求和响应,不过从结构上看正好左右互换了一下,所以把后出现的那种代理方式称为反向代理。
负载均衡
我们已经明确了所谓代理服务器的概念,那么接下来,nginx 扮演了反向代理服务器的角色,它是依据什么样的规则进行请求分发的?不用的项目应用场景,分发的规则是否可以控制?
这里提到的客户端发送的、nginx 反向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数量,就是我们说的负载量。请求数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处理的规则,就是一种均衡规则。所以将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按照规则分发的过程,称为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有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两种,硬件负载均衡也称为硬负载,如 f5 负载均衡,相对造价昂贵成本较高。但是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等等有非常好的保障,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公司才会选择硬负载进行操作。
更多的公司考虑到成本原因,会选择使用软件负载均衡,软件负载均衡是利用现有的技术结合主机硬件实现的一种消息队列分发机制。
?
nginx 支持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方式如下:
weight 轮询(默认):接收到的请求按照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即使在使用过程中,某一台后端服务器宕机,nginx 会自动将该服务器剔除出队列,请求受理情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种方式下,可以给不同的后端服务器设置一个权重值(weight),用于调整不同的服务器上请求的分配率。
权重数据越大,被分配到请求的几率越大;该权重值,主要是针对实际工作环境中不同的后端服务器硬件配置进行调整的。
ip_hash:每个请求按照发起客户端的 ip 的 hash 结果进行匹配,这样的算法下一个固定 ip 地址的客户端总会访问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群部署环境下 session 共享的问题。
fair:智能调整调度算法,动态的根据后端服务器的请求处理到响应的时间进行均衡分配。
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的服务器分配到请求的概率高,响应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服务器分配到的请求少,它是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的一种调度算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nginx 默认不支持 fair 算法,如果要使用这种调度算法,请安装 upstream_fair 模块。
url_hash:按照访问的 url 的 hash 结果分配请求,每个请求的 url 会指向后端固定的某个服务器,可以在 nginx 作为静态服务器的情况下提高缓存效率。注意 nginx 默认不支持这种调度算法,要使用的话需要安装 nginx 的 hash 软件包。
web 服务器对比
几种常用 web 服务器对比如下图所示。
?
由上面的介绍得知,nginx是一种轻量型服务器,建议安装尝试一下,
我使用的是3a服务器搭建的lnmp,过程很有趣,
温室大棚的管理往往以人力为主,造成在规模化大棚管理上,人力支出与经济收益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玻璃温室,造价成本高,需要压缩人力支出,尽快收回成本。
为实现园区温室的批量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将物联网技术与大棚管理相融合,出现了玻璃温室控制系统,采用自动化管理控制的形式,不断获取温室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光照度等参数,配合电机、智能控制柜、智能阀门等控制设备,智能调节室内环境,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管理应用玻璃温室控制系统的大棚,其管理方式与传统大棚管理方式有本质区别。管理者需要通过安卓/ios手机、电脑等终端云平台,设定大棚基于种植作物生长的管理逻辑,也就是大棚温度低了,要开启增温系统(取暖机、保温被等)、土壤干了要灌溉等,将控制节点改为具体数字。进行合理、灵活的调理和操控,即满意作物成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病害的发作。
以种植黄瓜的智能玻璃温室管理为例,展开说明下智能温室的管理方式。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一般白天生长温度为25~32℃,夜间生长温度为10~18℃,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土壤湿度80%~9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
一、温度控制
通常,晴天日温差较大,阴雨天日温差小;气温愈高,日温差愈大;气温愈低,日温差愈小。依据黄瓜生长阶段的不同,在云平台设定温度控制策略,分别设定白昼适温范围、低于适温时开启增温系统、高于适温时关闭增温系统、低于或高于室温为报警值,代替人力跑来跑去开关设备、拉卷保温被等,加强棚内温度调理办理作业。
二、湿度调节
对湿度的调节,逻辑与温度控制类似,改动规则是棚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棚温下降,相对湿度升高。根据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数据,联动控制通风机、冷风机、开窗系统等通风换气设备,平衡室内湿度。此外需要在适宜湿度超限值报警值,即空气湿度低于59%,或高于91%时报警,这可能表示降湿增湿设备出现了异常。
三、光照管理
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根底条件,光照充足,早熟丰产就有保证。由于玻璃透光性佳,可高达90%,因此,在中午等日照充足时,需避免晒伤。设定适宜光照度,配合遮阳网、补光灯等设备,调节室内光照度满足黄瓜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因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作,防治方法从调理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入手,部署网络摄像头,尽早发现病虫害系,同时配合喷灌、滴灌系统,进行必要的打药作业。
智能玻璃温室的外形设计更加美观,视觉艺术效果流畅,工作稳定性好,具有一定很强的抗风雪能力。配合玻璃温室控制系统,可集中管理园区上百座大棚的环境,配合网络摄像头,管理云平台也能接收到监控画面,多元化管理大棚。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减少人员的作业负担,一举多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